張幫淦是吉安縣永和鎮林洲村人。他幼年患病導致腿部殘疾,但他沒有因為身體的不便而意志消沉,而是選擇積極參與公益活動,回報社會。8年間,他組織成立了永和義工協會,將幾個人的團隊發展到幾百人,并作為協會的核心力量一直參與到公益事業中,先后向1.5萬余人提供了志愿服務,發放各類愛心物資80余萬元,被評為“吉安好人”。
作為家中老大的張幫淦自小就被父母嚴格要求,要給弟弟妹妹們帶個好頭、做個好榜樣,正是父母的這種教育讓他成為善良正義、富有責任感的人。
2015年,張幫淦參加了一次義工活動,與義工們一同走訪了一名因車禍致殘的19歲女生,這名女生經營網店小有成就,這讓張幫淦感觸頗深,他想著:“同樣是殘疾,他能不能也做點什么來回報社會、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”。隨后,他便召集幾個熟人,成立了永和義工協會,開始在永和鎮范圍內幫助困難群眾。慰問物資從哪里來?沒有政府扶持,沒有商家贊助,張幫淦每次都盡己所能,帶頭捐贈物資,在他的帶領下,義工們你五塊、我十塊籌集善款,并將募集而來的物資送給困難群眾。永和義工協會也在他的帶領下逐漸發展壯大。
張幫淦除了時刻記掛困難群眾,還充滿了家國情懷。2019年洪災時,他帶領志愿者巡河守堤,期間,有人發現一處小管涌,張幫淦立即向當地政府報告,帶領志愿者與政府工作人員一同搬運沙袋,堵住缺口。張幫淦連守了將近一周,直到洪水慢慢退去,他才放心地回家休息。每年的高考,也是張幫淦最忙碌的時候,他帶頭成立的“愛在高考”志愿服務項目在每年的6月都要為高考學子服務。
張幫淦始終相信愛心是可以傳遞的,只要一直堅持做好事、做善事,就能帶動更多人一起開展公益事業。2018年,永和鎮有個家庭的男主人意外離世,留下了三個孩子,最小的還未上幼兒園。張幫淦得知情況后,立馬送去慰問金和物資,并幫助兩個孩子申請了3000元助學金。孩子的母親很是感動,在工作之余跟隨永和義工協會一起參與義工活動。那些得到過幫助的困難學子在寒暑假期間,也會積極投身于義工活動中,一起幫助困難群眾。
隨著張幫淦做的好事越來越多,社會各界好心人士紛紛加入了永和義工協會的QQ群,有錢的出錢,有力的出力。涓涓細流,匯成大海;點點星光,照亮銀河。張幫淦為義工事業傾注了自己的滿腔熱血,愛心的火把還在熊熊燃燒,他就是那一點火星,點燃了無數個小火苗,讓“奉獻、友愛、互助、進步”的志愿服務精神在當地開花結果。
文/井岡山報全媒體記者胡正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