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安新聞網峽江訊 今年以來,峽江縣水邊鎮以高標準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所(站)為契機,調動各方力量,整合各種資源,創新方式方法,著力做好“宣講、傳承、引領、結合”四篇文章,做好文明新答卷。
做實宣講文章。該鎮堅持把黨的創新理論“飛入尋常百姓家”作為“首選動作”,緊扣群眾思想關切和生產生活實際,以“實”的內容、“活”的形式、“鮮”的語言,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理論宣講。在社區,依托“板凳會”“涼亭會”等,解讀黨的惠民政策,收集群眾意見建議,解決群眾在改造工程中的“堵點”“痛點”問題。在農村,激活大喇叭,盤活“紅黑榜”,用活“小廣場”,定期開展理論宣講、文明傳播,讓“大道理”變成“小故事”,讓理論宣講更接地氣。
做活傳承文章。突出以文化人,組織開展唱紅色歌曲、讀紅色經典、講紅色故事等活動。圍繞春節、端午、中秋等傳統節日實施“我們的節日”主題活動,將優秀傳統文化、愛國主義等融入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娛樂活動。組織文藝輕騎兵開展送戲曲下鄉活動,組織道德模范流動播放紅色電影,組織文化大師開展書法、歌舞、器樂等培訓,確保優秀精神文化產品和服務走進群眾當中,讓群眾在主題鮮明、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中獲得精神滋養、增強精神力量。
做大引領文章。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,堅持“以評促建”創建文明村(鎮),定期開展各類文明評選活動,挖掘基層“草根網紅”文明事跡,構建和諧鄰里共同體。每年組織群眾參與文明家庭、身邊好人、道德模范、最美鄉賢等系列評選活動。充分發揮“五老”人員及新鄉賢作用,開展“好家風、好家訓”分享會系列活動,組織“全國最美公務員”胡唐武、“贛鄱先鋒”胥文珍開展先進事跡宣講活動,先后開展宣講40多場次,引導群眾向身邊榜樣看齊,向典型學習,從自身做起,樹立鄉風文明新風尚。
做好結合文章。將新時代文明實踐所(站)納入重要議事日程,與中心工作同部署、同推進、同落實,把文明實踐融入到基層黨建、鄉村振興、文明創建各項工作中。堅持因地制宜、整合資源,盤活鄉村原有學校、宗祠、農村互助養老之家和新建的公共服務陣地資源一起“打包”建設新時代文明所(站),打造道德講堂、童心港灣、四點半課堂、閱覽室、書畫室等功能室,充分利用各類種植基地、廣場、戲臺、活動室建設文明實踐點,打造“1+N”文明實踐體系,加速推進文明實踐所(站)星級創建。前玉笥社區、佩貝村分別獲評五星和四星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站。
文/廖敏剛、曾啟程